本报新余讯 住在新余市城南一生活小区的胡秉根,现在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给盆景浇水施肥。“前些年,空气中有一股呛鼻的异味,还飘散着黑乎乎的粉尘,家里一年到头基本上不敢开窗户。这两年空气质量好多了。”说起新余的环境变化,胡秉根感慨万千。如今,新余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实施“绿树、碧水、蓝天”工程,使这座重化工业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然生态城市。
近年来,新余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开展大气污染整治成为改进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为此,该市实施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十大工程,坚决关闭“五小企业”,重点整治新钢公司、大唐新电、福建双强等城区重点污染源,取消了城区自备水源和400余台锅炉,建成日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达4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全面推广节能环保材料和商品混凝土,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仅去年,该市化学需氧量减排1622吨,二氧化硫减排4720吨,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47%和129%。
孔目江在新余市穿城而过,仙女湖也离城不远。为此,该市常抓不懈地开展水环境整治,真正做到了“逢水必治”。为保护仙女湖一泓清水,市政府颁布《仙女湖水质保护办法》,安排300万元对孔目江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关闭了29家小造纸、小造粒等工业企业和68家污染企业;为避免因使用农药对孔目江造成污染,该市要求孔目江流域的乡镇全面退出棉花生产。通过综合整治,仙女湖、孔目江水质均由Ⅲ类提高到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该市还对新上项目一律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杜绝污染项目进入新余。
继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后,该市积极探索和开创工业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路子,制定了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等绿化工程,初步形成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兴城”的城市森林框架和“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带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矿区植被化”的城乡一体绿化新格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5平方米,绿化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大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指标。(徐国平 欧阳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