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范彦萍 由于今年冬至前夕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祭扫高峰,因此很多墓园担心这一压力会统一在冬至当天爆发。昨天是冬至,记者走访了部分墓园时发现,前往扫墓的路上并未出现拥堵,而园内也没有出现人挤人的情况。据市殡管处统计,昨天的祭扫人数为92.4万人,同比去年减少13.4%。其实,整个冬至祭扫期间的人流相比去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同比增了7%,为211.7万。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不少市民迫于拥堵压力,选择了错时祭扫。
低碳祭扫成今年新时尚
沪上的冬至历来是集中落葬的高峰时节,而不绝于耳的鞭炮和熊熊燃烧的锡箔也屡禁不止。今年冬至,一些墓园首推低碳、环保落葬与纪念服务。
记者昨天在滨海古园内看到,上午9点多,已有200多家携带鞭炮的家庭主动上交鞭炮,换来鲜花。上午10点,古园九龙壁广场上传来洪亮的钟声,很多市民参加了放飞人生七彩球的活动。还有些市民则选择用写时空邮件的方式来缅怀亲人。
“作为沪上面积最大的陵园,每年清明、冬至期间共有100多万市民来这里祭扫,传统落葬习俗产生的大量垃圾、废气使公墓环境遭到破坏。”据古园负责人赵小虎介绍,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的主题就是倡议低碳。他们希望通过低碳祭扫的推广,引导市民重视环境问题。
高峰日未现拥堵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往年都会迎来祭扫、落葬高峰。原本各大墓园担心的高峰拥堵情形并未出现,各大祭扫主要通道井然有序。据统计,昨天全市各大墓园中,客流量排名第一的为松鹤墓园10.5万人,其次分别为滨海古园7.1万人,宝罗瞑园7万人。往年的祭扫大户福寿园只有1.8万,车流仅为2000辆。
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龙阳路地铁站,乘车前往位于奉贤的滨海古园,9点便顺利抵达目的地,一路上并未发生拥堵。“今天最早的客人5点多就过来了,今天祭扫总人流只有7万多,要比去年少20%。”赵小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