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3月中旬凤凰网娱乐呼吁“电影退票制”以来,争议不少,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而从冯小刚导演抛出“狗屎论”后,一时之间,甚嚣尘上。云南卫视《民生大议》也将在6月4日晚23时28分推出激辩节目,作为始作俑者的我,有幸参与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然意犹未尽,仍有不少想说,故而诉诸文字,以做最后的总结陈词——电影退票制,究竟真如冯导所说的“狗屎”,抑或是“鲜花”呢?
首先,我是一个普通观众,其次,才是媒体人。做媒体,特别是做网络媒体,应该从最普通的用户那里获取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那我们就得提供这种需求。“电影退票制”的提出,其实就是满足“普通用户”对于烂片强烈不满的“宣泄”。
请留意,我这里所说的普通用户,是指那些对于电影制作、发行等诸多流程完全一无所知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话语权”。他们不是名人,也不是名博,更非掌控媒体的媒体从业人员,而作为中国票房的主力贡献者,在看到烂片后,只能咬碎牙齿咽进肚子里,然后无语凝噎泪双行,在心里弱弱地问一声,“我,能退票吗?”
很显然,对于非常熟知各个流程的电影相关从业人员(包括投资商、发行商、上映方,甚至影评人),他们给的答案是:“不能!”就像《民生大议》节目中,新影联副总高军、导演江海洋、演员朱子岩等人,他们义无反顾的反对“退票制”,基于的理由是——“退票制扰乱电影市场,而中国电影也需要观众的包容和理解。”
好吧,我们可以理解烂片,甚至可以包容,但谁来理解那些购票进场却又含泪而去的观众?我们仅仅是呼喊一声“退票”,就要被利益方抱怨为“不理解不包容”——普通观众的权益在何处?
电影市场的消费行为,毫无疑问是不对等的。普通观众买票进场前,根本不清楚电影本身到底如何。所有电影都要靠宣传、炒作,但宣传手段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畸形地步,宣传时说是个性感美女,结果一看却是人妖或施瓦辛格。这种具有欺诈性质的前期宣传再加上密封产品,让普通观众如隔云雾,只能靠宣传、凭感觉进场观影。如此看来,消费都无法对等,更莫谈权益了。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看电影完全是一种碰运气的赌博行为——你在走进电影院前,永远无法准确预测到你将看到的是好片还是烂片。当然,最好的方式,不要再赌了——完全不看,一了百了。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已经选择了不看,正由于电影消费的不对等,让他们无法鼓起勇气走进电影院。那么,损失的是谁?
若有了合理的退票机制,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场——因为有效地保护了消费合法权益。遇到烂片,像近期的《三笑之才子佳人》,观众完全应该进一批退一批,赔死丫的。而好电影,不信有人会不愿意看下去。从这个角度而言,驱逐烂片、追捧好片,是“退票制”最想达到的境界。
但我不得不承认,“退票制”仅仅是一个无奈的呼喊,它想表达的含义其实很单纯——那就是对烂片形式主义上的声讨。口水过后,再来讨论“电影退票制”是狗屎还是鲜花,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喧闹一时的概念,当然无法实现,但对于电影市场的警示以及提醒观众注重提升自身电影素养等诸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就够了。 |